我國膜分離技術的發展是從1958年研究離子交換膜開始的,已經走過了40多年的歷程。我國膜工業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。
第一階段,也稱為起步階段。以1967年上?;S聚乙烯異相離子交換膜正式投產為標志;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應用醋酸纖維素反滲透膜的湖州水處理設備廠的投產為止。這一階段重點發展異相離子交換膜的電滲析技術。異相離子交換膜的產量達到近3*105㎡,占世界市場容量的1/3。同時,1965年開始反滲透技術的探索,1967年開始的全國海水淡化大會戰,大大促進了我國膜科學技術的發展。電滲析、反滲透、超濾和微濾等各種膜和組件、裝置不斷研究開發出來。
第二階段,也稱為膜分離技術的開發階段。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1995年中國膜工業協會成立。國家把開發膜技術列入了科技攻關和發展計劃,一些技術上成熟的膜過程開始得到應用。在引進國外反滲透膜、元器件及產品的同時,新的膜品種陸續研制成功,加快了膜技術國產化的步伐,中國膜工業有了一定的規模。國內膜科學技術的學術團體不斷組織各種技術培訓班、技術交流會、展覽會,有力地推動了膜技術的推廣應用。
第三階段,也稱為膜科學技術的發展階段。1995年中國膜工業協會的成立,標志著中國膜工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逐步規范、有序、快速發展的新階段。作為高新技術的膜產業,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。國內膜企業如雨后春筍般興起,尤其是大型企業的介入為我國膜工業帶來更大的發展契機。
相關文章推薦:膜分離技術引領當下水處理行業發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