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滲析濃縮海水制鹽是一項成熟的工業技術,在日本取代鹽田法已有30余年,并推廣到澳洲、南美和中東不少國家應用。我國沿海鹽田正逐漸減少。反滲透海水淡化技術日臻成熟,裝機容量迅速擴大,其濃水利用各地提出了不少方案,出于保護海洋環境、發展循環經濟和保證海鹽產量,電滲析濃縮制鹽備受青睞。由于沒有國產1-1價離子交換膜和電滲析濃縮制鹽裝置,近年來與外商多次商談,報價很高。本文討論利用反滲透濃水電滲析濃縮制鹽的相關技術問題。
不管是電滲析海水濃縮制鹽還是料液特定成分的富集回收,都希望濃水濃度越高越好,但這受到膜傳質性能和操作電流密度的限制。在電滲析過程中同時發生的幾種伴隨過程,以膜的傳質特性參數定量描述各個過程的強度。以水合離子形式遷移形成的電滲失水,不同膜相差不大。
由濃差引起的電解質擴散系數和水的滲透系數相差很大。這些伴隨過程降低了濃縮倍數和電流效率,且隨著操作電流密度和膜兩側濃差的升高而加劇。與中、低濃度料液脫鹽相比,濃縮對膜的傳質特性參數要求更高,一般異相離子交換膜難以達到要求。
相關文章推薦:電滲析脫鹽設備用于除鹽濃縮